- 发布日期:2024-08-11 12:10 点击次数:187
炒股配资公司开户,在南澳县,3家“长者饭堂”分别在后宅镇城西村、云澳镇中柱村和深澳镇海滨村投入运营。无独有偶,,澄海区所有镇(街道)也迎来了“长者饭堂”投入使用,18家“长者饭堂”正式运营,优先保障困难老年人的用餐需求,日均为300多名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
不到两周时间,汕头就有超20家“长者饭堂”落地,其背后正是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汕头累计已建成“长者饭堂”44家,包括金平区2家、龙湖区16家、澄海区20家、潮阳区2家、潮南区1家、南澳县3家。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长者饭堂”不仅是老年人关心的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汕头各级民政部门把“长者饭堂”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深调研、促发展、强服务等举措,为有需求的老年人解决就餐难的问题。根据计划,到今年底,汕头将力争实现67个镇(街道)至少各设有1家“长者饭堂”。
●南方日报记者杨立轩

激活多样化养老服务
每天饭点一到,位于龙湖区河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的“长者饭堂”饭菜飘香,不少居住在周边的老年人一早便来到这里,拿好餐盘,准备打饭。透过饭堂的厨房玻璃,只见五花肉炒韭菜花、蒸鱼、凉拌黄瓜等十几种菜品新鲜出锅,热腾腾的香气吸引了大家围观排队。
“我每天都在这里吃午饭,菜品跟家里一样健康好吃,大家聚在一起也很热闹,很欢乐。”一名独居老人说,晚年一个人吃饭是生活中的困扰,饭菜煮多了吃不完,煮少了又觉得浪费水电。现在只要花12元,就可以吃上5菜1汤的可口饭菜,小饭堂不仅解决了老人独自吃饭的难题,还成了联系邻里情感的平台。
龙湖区是汕头“长者饭堂”起步最早的行政区。作为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龙湖区经过数十年发展,一方面城区发展较快、住宅小区林立,但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快,尤其是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特征叠加,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2021年,汕头市民政局指导龙湖区修订出台《龙湖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由龙湖区政府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补助、补贴和奖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项目的运营机构。
《办法》鼓励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民营等服务机构进驻龙湖,为60周岁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全天托养、日间照料、助餐配餐等功能服务。其中,在“长者饭堂”补贴方面,给予低保家庭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每餐12元补助,其他龙湖户籍老人每餐5元的助餐补助。
“《办法》不仅向‘长者饭堂’提供一次性建设补贴,还提供日常运营时的租金补贴、就餐补贴、送餐补贴、运营补贴等,按服务功能项目叠加方式给予增加补助、补贴和奖励。”汕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进一步激活了社会力量独立举办“长者饭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长者饭堂”、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养老机构对外开放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形成了“政策补助多样+服务供给多元”的城区养老服务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近年来龙湖区的“长者饭堂”也越开越多,运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截至目前,龙湖区已建成16家“长者饭堂”,年服务龙湖区老年人超3.3万人次,实现了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一碗汤”的生活圈。
“中央厨房”向老年人配餐
与城区养老服务模式不同,地处非中心城区的澄海区在“长者饭堂”建设上则开辟了另一种发展路径。
近日,澄海区18个“长者饭堂”投入运营,加上此前已建成2个,实现了全区镇(街道)“长者饭堂”全覆盖。
走进溪南镇下岱美村的“长者饭堂”,当地组织志愿队伍12人,为村内20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近日,临近中午时分,村内的老人陆续来到“长者饭堂”,一份份香喷喷的饭菜被端上餐桌,大家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很是热闹。
澄海区共有11个镇(街道),184个村(社区),60周岁以上人口占全区户籍人口数就超过21%,其中特困老年人292人、低保老年人4235人。
针对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实际,澄海区综合考虑了服务点的位置、服务半径、服务人数、步行通达性等因素,探索由村党委筹办建设食堂运营管理,通过第三方餐饮机构利用“中央厨房”提供配餐的模式,鼓励村居志愿者参与服务,减少食堂开支。
“我们通过‘政府补助解决启动资金+村集体经济收益兜底保障+社会爱心捐赠汇涓成流’的多元筹资模式,进一步盘活村内闲置场地,吸纳社会爱心力量,为辖区困难老人提供免费就餐服务。”澄海区民政局副局长许炜表示,在“长者饭堂”运营方面,澄海区探索建立健全服务对象清单化、日常服务常态化、菜品供应标准化、资金管理透明化四个工作机制,同时组织246人的志愿者队伍,保障“长者饭堂”长效开办运营。
陈丽璇是澄海区东里镇东和村“长者饭堂”一名党员志愿者,每天她都会准时来到饭堂,与就餐的老人唠唠家常。她说,该村“长者饭堂”服务队共21人,有的是连片负责人,有的是家庭主妇,还有的是退休村干部,除了帮堂食的老人打饭盛汤洗餐盘外,还会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
据陈丽璇介绍,为了确保老人吃得放心,“中央厨房”安排的饭菜菜单由专业营养师定制,做到四菜一汤、荤素搭配,每周七天不重样,而且饭菜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要求,设有食品留样、验收登记等。
澄海区“长者饭堂”还根据场地规模配备了党群服务站、活动室、阅览室、日间照料室和保健康复室等多功能区域,进一步拓展基层养老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加快推进镇(街道)全覆盖
如今,“长者饭堂”在汕头多个区县遍地开花。
近年来,围绕“长者饭堂”建设,汕头市民政局深入各区县调研,了解掌握各类运营模式、菜品样式、用餐环境、补助标准等情况,加快推动“长者饭堂”建设。
“我们通过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鼓励餐饮企业参与等多种助餐配餐服务形式,采用‘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村居出资一点、老人负担一点、慈善捐助一点’的运营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长者饭堂’。”汕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汕头城区、农村的人口密度、服务需求、公共交通等要素,该局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打造中央厨房、片区食堂、邻里助配餐服务点,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配餐服务网络,让老年人享受更加安全便捷的用餐体验。
在运营模式上,鼓励各区县出台惠企政策,如税费减免政策,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等,调动餐饮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助餐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实行就餐分类施补,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等情况,对助餐送餐服务实行差异化补贴或优惠;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乡贤能人等以慈善捐助方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开展冠名认捐“长者饭堂”、特殊困难老年人爱心餐等活动。
在服务对象上,汕头市民政局指导各镇(街道)借助社区(村居)网格化体系,对辖区内老年人情况开展调查,建立大数据库,全面摸清低保、独居、农村留守、计划生育家庭等6类老年人助餐配餐需求,把饭堂建到长者“心坎上”。
“我们将持续推动‘长者饭堂’这一民生服务项目走深走实,帮助老年人解决吃饭问题,让老年群体实现老有所养、食有所依。”汕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者饭堂”为老年人提供实惠可口的饭菜、精细周到的服务环境、轻松愉悦的社交氛围,希望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一菜一汤”中吃出幸福味道。
在此基础上,把“长者饭堂”与社区资源有机结合炒股配资公司开户,推动康养结合、家政服务等社区养老服务向纵深发展,让“长者饭堂”成为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的场所。